「我是我創作」

【词汇】作文可用的高级词汇③

21|【路西法效应】

✨【释义】

受特定情境或者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行为方式等会表现出不可思议的一面。而体现出人性中恶的一面的现象,被称为“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不仅存在于社会现象中,也可能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或者自己身上。环视我们周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曾经和我们关系非常要好的人,即便是曾经的舍友、同事,当有一天我们和他们或者他们和我们之间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领导关系方面发生较大的反差时,双方交谈的强调、语气、体态语言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

✨【例子】

①孟母三迁,可谓将环境对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不致使“路西法效应”的悲剧重演。

②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善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善与恶同时潜伏在人性深处,在不同的环境中轮流出场。只不过,在社会秩序良好的环境下,“恶”的因子被深深地掩藏在人们心底,但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比如说像“斯坦福监狱”这样的法外之地,攫取到权力的“路西法”便会毫不犹豫地苏醒,把一个“好人”转换成“坏人”。《墨菲定律》

③路西法效应下的人性丑恶在我们生活中也并不罕见。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在公路上倾覆之后,闻讯赶来的当地人趁机把货物一抢而空。平时不偷不抢的好人,在那种情境下,产生一种“别人都在抢,我不抢就亏了”的奇怪心态,可谓“一念成魔”。



22|【柯立芝繁荣】

✨【释义】

柯立芝繁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的飞速发展,因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而得名。

此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刚经历一战,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革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股票投机成风,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使这种繁荣孕育着新的危机。

——

✨【例子】

①胡佛自己都不会想到,他其实接的是从“柯立芝繁荣”传过来的一朵外表美丽的空心花,最关键的是,传到他手里的时候,鼓声停了。《历史的温度》

②有人认为中国处于千年以来最为辉煌的位置,有人则认为这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柯立芝繁荣”……《人民日报》

③商人依靠财富夺取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成为公众意见和社会品味的判决者,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牧师在芝加哥已经沦为多余的人。人们沉浸于虚幻的“柯立芝繁荣”。《焦虑的年代》



23|【狄奥尼索斯精神】

✨【释义】

狄奥尼索斯精神,亦译“酒神精神”。

德国尼采用语。

指在狂醉中忘却生命痛苦、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精神境界。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认为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希腊艺术的两位守护神之一,它代表的是一个醉狂世界,使人沉酣人生,狂歌醉舞,在酩酊大醉中感到生命的欢悦,忘却生命的痛苦,与世界融为一体。酒神的本质是使主观消失在完全的自我忘却中。在酒神的陶醉下,人与人重新团结,被疏远的大自然与人重新和解。它使音乐和舞蹈得以产生,成为音乐和舞蹈之神。

它与阿波罗精神(即“日神精神”,把世界当作美丽梦幻来欣赏的精神境界)不断冲突、调和产生希腊悲剧,并在悲剧中占主导地位。后期尼采用酒神精神代表肯定和发扬权力意志的精神,用以同基督教的扼杀意志、倡导忍让的伦理观念相对立。

——

✨【例子】

①斯特里克兰的激情与本能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的绝对追求,既是对自然的追求,也是对美、对真理的追求。这正是尼采从希腊文明中所揭示过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一种舞蹈在万物之上的伟大的人类激情。《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②这种紧张性恰与人的狂欢、激奋、情志活泼等情绪相联系,正是对所谓“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即狂欢精神的满足,恰如悲剧性紧张是对人的恐惧、怜悯情绪的宣泄一样。《戏剧艺术十五讲》

③要永远记住作为生命秘密的死亡,无论在生命中,还是在死亡中,都要肯定永恒的生命。生命不是在自己软弱的方面,而是在自己的力量、紧张和丰满方面与死亡相关。这一点在狄奥尼索斯精神中可以感觉到,并在爱中获得显现,爱永远与死亡相关。(余秋雨)



24|【堂吉诃德式】

✨【释义】

堂吉诃德式,意指充满理想,只按理想行事而不顾现实,为梦想而疯狂的做事方式。

出处: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落魄的乡绅,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决定仿效骑士的生活。于是穿上盔甲,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侍从出门行侠。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才清醒过来。

——

✨【例子】

①他的人生格局很小、理想很脆弱,没有乔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大义。慕容复就像陷入执念,拿风车当敌人,荒诞拼杀的堂吉诃德,人生起于孤独和虚幻,也终于孤独和荒诞。《慕容复是堂吉诃德式、孤独的追梦人》

②她的不屈不挠,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死磕,勇敢、悲壮。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她也无法再回头。所幸,网络给了她力量,她的壮举,或能引发一场变革。

③他说,千万不要把他看成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形象,他只是一个“有点儿教育理想和专业情怀”的校长。《网红校长唐江澎》

④一些标题摘录:《所谓“盗窃” 只是堂吉诃德式的自欺欺人》《还是需要点堂吉诃德式的“傻气”》《用小说挽留将逝的生活,是堂吉诃德式的努力》《我不是堂吉诃德,敢于冒险但也能宽容对待失》


25|【塔西陀陷阱】

✨【释义】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

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现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

✨【例子】

①“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在罗列需要跨过的一系列栏杆后,外媒一迭声唱衰中国,即便是对社会主义中国充满信心的人也不得不提醒,“解决不好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中国就会前功尽弃”。(任仲平)《人民日报》

②在惋惜一个年轻生命的同时,也遗憾的看到,模糊化、不透明的信息已经成为官方的底层思考路径,真相往往在舆论压力下才能大白天下,过程中又伴随着质疑、谣言和“大胆假设”,所以当我们总在追问真相是什么时,有一种可能是,真相是简单的,但陷入塔西陀陷阱的大众却不相信,背后是社会公信力的缺失。《小心网络时代的塔西佗陷阱》

③公权力的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应对“塔西佗陷阱”不是简单的技术活,而是千秋大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政通人和,国运昌隆,是应对“塔西佗陷阱”的首要因素。《以“融合舆论场”消弭“塔西佗陷阱” 》

④《廓清“塔西佗陷阱”迷雾:如何正确看待政府公信力问题》《“镜头”下的执法才能破解“塔西佗陷阱”》《跨越“塔西佗陷阱” 让权威发布走在谣言前面》



26|【坦塔罗斯的磨难】

✨【释义】

人们常常把一个人所受的巨大磨难和人生挑战说成“坦塔罗斯的磨难”。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一场小戏》和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的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情爱笔记》以及莫泊桑的《羊脂球》中都用到了这个典故。

出处:

坦塔罗斯是众神之父宙斯的儿子,他是众神的宠儿,但是这使得他成了一个傲慢无礼和夸夸其谈的人。他不断地触犯天条,有一次,他为了试探众神是否真的无所不知,竟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珀罗普斯,用他的肉来招待众神。

坦塔罗斯作恶多端,罪不容赦。惩罚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他被天神们打入地狱,在那里遭受了三种永恒的痛苦。他站在一个池塘的中央忍受灼热的煎烤,清澈的池水没过他的脖颈,他想弯下腰来用干裂的嘴唇喝水,水就立刻退入地下了。同时,他也必须忍受难以言状的饥饿的煎熬。他身后的池塘边长着许多果树,上面挂满了果实。但只要他伸手去摘,一阵大风就会将这些果实刮到云端。他的第三种痛苦是面对死神的恐惧:一块巨大的风化岩石悬挂在他的头顶晃来晃去,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把他砸死。这三重痛苦三种磨难谁也无法解救,因为他亵渎了众神的恩宠,怀疑和讽刺天神的无所不知。

✨【例子】

①这时候从房门里传来响亮的鼓掌声和公爵小姐罗日金娜唱《我又来到你的面前……》的悦耳歌声。秘书心口底下发颤。他可经不住坦塔罗斯的磨难啊。(契诃夫)

②这是坦塔罗斯的磨难:他要冷酷地对待蜂拥而至的热情,又要与自己的弱点进行永无休止的斗争!(茨维格)

③看到他受到这种既感人又可笑的坦塔罗斯式的磨难,我很可怜他,便为他恳求道:“喂,再给他一点甜饭行不行?”(莫泊桑)

④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受许多失败,要做许多西西弗斯式的工作,像西西弗斯一样接受这种挑战,背负命运的重负而不被压倒,接受“坦塔罗斯的磨难”和经历“普罗米修斯的苦难与抗暴斗争”,也就成为人生面临的基本任务。(陈春花)



27|【卢梭|剧场效应】

✨【释义】

卢梭最早使用剧场效应症,概括以巴黎为代表的整个文明生活状况。他指出当时的巴黎被戏剧化,本身成了一座大剧场,市民既观剧,亦被动演剧,在不自觉状态中被彻底异化,抛出了自我,生活于别处。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中提出的“剧场社会”概念,他指出,“剧场社会”是一个革命表象掩盖(甚至是替代)了真实生活的社会,一个仪式化的表演胜过实际言行的社会,一言以蔽之,“权力服务于夸示,夸示更服务于权力”。

引申:

经济学中“剧场效应”指:

如果剧院着火了,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先跑出去,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其结果必然是大家都拥堵在门口,谁都跑不出去,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导致了群体悲剧的上演。

正如世界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美国为了自保,美联储宣布决定直接购买较长期国债,这就意味着要在市场上投放美元,说白了就是开动印钞机器制造通胀来处理债务。美国这么做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但是却严重的损害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债权国的利益,美国这种只顾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的做法,最终会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泡沫,结果是大家一同遭殃。

——

✨【例子】

①教育在功利的丛林中迷了回“家”的路。于是就有了人心的浮躁,全民的焦虑,就有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的乱跑、抢跑,就有了不顾秩序与规则的剧场效应,就有了“眼睛一睁,开始竞争”“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残酷现实。

②读者大众的接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的接受效果容易沦为一种以观众的喝彩声为马首是瞻的剧场效应。(李包靖)

③新的“发现”不断推进革命的进程,革命中不断产生形势的“突转”,人们在“剧场效应”下陷入“迷狂”,革命进而失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8|【芝诺|知识圆圈说】

✨【释义】

出处:

芝诺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在古希腊有这很高的声望,但是他却几乎对任何事情都要好好思虑一番才肯作答,看上去好像他什么都不太懂似的。有一天,芝诺的一个学生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的知识要多很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也十分正确,可是为什么您看上去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所疑问呢?”

芝诺听完后,顺手在桌子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知识多。而这两个圆圈的外面代表着我和你们所未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周长长,因此我接触到的未知范围也就比你们的大。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啊!”

听完之后,学生们既对自己的老师心服口服,也知道了越有才华的人就越会谦虚而奋进的原因。

——

✨【例子】

①只有真正体会到了芝诺的知识圆圈说,学习得越多,知道的未知边界就越大,也就越觉察到自己的无知。

②好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意识到“知识的圆圈之外还有那么多空白”,总比做一只井底之蛙来得好。

③正如芝诺“知识圆圈说”所揭示的哲理那样,汲取愈多的知识,我们便愈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但也正因此,我们有了更多的动力去探索人类知识的璀璨星河。


29|【历史三峡论】

✨【释义】

唐教授把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作为历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与标志(前提),他把人类历史发展比作水过三峡,历史的潮流中,前后两个社会政治形态的转换,其间必然有个转型期,此转型期就是个瓶颈,是个“三峡”。

出处:

历史三峡理论是唐德刚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此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著作《晚清七十年》里,但在其后出版的《袁氏当国》一书中有更深刻,更具体的探讨。

✨【例子】

①一旦穿越这个“历史三峡”,中国将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也即唐先生讲的“到那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在喝彩声中,就可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了。”《穿越“历史三峡”:改革开放潮涌辽阔未来》

②唐德刚说,中国需要两百年穿越“历史三峡”,直下宽阔太平洋。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另外一幅图景:中国就像一艘夜航船,过去是在黑暗的海洋上航行,周围是黑的,船上也是黑的。而现在呢,船上开始有了照明,船舱里还有人开party、上网、恋爱、大声歌唱,普通人的日子似乎过得亮堂舒展了,但周围还是一片黑暗的海洋。 《第六种自由》

③把握得不好,就有可能走不出“历史三峡”,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人民日报》

④子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个客观实在正在不声不响地等着我们那通过历史三峡的潮流和一波接一波的洪峰,涌入它的怀抱,而达到天下太平,化险为夷呢。《袁氏当国》



30|【奥德修斯之旅】

✨【释义】

奥德修斯之旅,又称作奥德赛或奥德赛之旅。奥德修斯又译作俄底修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希腊伊塔卡岛国王。在赢得特洛伊之战后,其他的希腊国王们都各自乘船返航,只有奥德修斯因为得罪了海神,在海上漂泊了整整十年。一路上他与经受了独眼巨人、海妖塞壬和海怪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等诸多磨难,最后受诸神怜悯才回到家乡。

奥德修斯之旅后被用来比喻漫长而艰难的旅途。

出处:

荷马的第二部史诗《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情节,描述了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重回伊塔卡岛的返乡之旅。这段旅程有十年之久,当中遭遇许多艰难险阻,过程惊心动魄。包括恐怖巨人与怪物,迷惑人心的女妖,自然形成的天险。主人公奥德修斯运用自己最大的武器智慧来应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艰险,最终成功返乡。

——

✨【例子】

①从大的意义上讲,整部小说都是关乎心灵版图的奥德修斯之旅。林颐《心灵版图的奥德修斯之旅》

②不知未来的年轻人,将生活视同于史诗中的历险,一次奥德修斯之旅,穿过陌生的汪洋与无名的岛屿,其间他将会试炼并证明自己的力量,从而发现自己有不死之身。《奥古斯都》

③一粒原子的奥德修斯之旅,即将拉开新的序幕。《沙乡年鉴》

④也许所有的创作者与英雄,最后都必须回归自身。张爱玲的中后期写作,就是一场艰难无比的奥德修斯之旅。 尤利西斯就是荷马史诗里的奥德修斯。即便肉身无法回归,魂魄也要万里寻亲,寻最初的往生和来路。 (吴琦)

-

同系列作品:

作文可用的高级词汇①

作文可用的高级词汇②

作文可用的高级词汇④ 

评论(31)
热度(10863)
  1. 共173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喻卮言 | Powered by LOFTER
回到顶部 ∧